2024年量产第一款车,晚吗?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2-12-11点击:
虽然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不浅的造诣,但根据小米的规划,要在2024年才会量产首款车型。等到小米车型上市时,其他车企的新能源车型早已在市场拥有一定份额,例如特斯拉与比亚迪动辄近200万辆的年销量都会对小米造成一定冲击。
与此同时,自2023年1月1日起,延续了长达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也要退出。小米不仅成为了从未享受过这一政策红利的车企,也会在造车成本上有一定的增加。
此外,合资车企也开始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力,这也会对小米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。首先,大众、奔驰、宝马等德系车企均已推出各自的纯电产品,并根据中国市场进行多元化布局。
日系车企也开始向纯电领域发力,一向反对电动化的丰田也将“TOYOTA bZ”系列的纯电动车型导入国内,并且将在2025年底前向中国导入10款纯电动车型。
马自达也在近日宣布了中期经营计划,将在2030年为其生产的所有车辆配备电动化技术,纯电车型的销量占比也将从25%提升到40%。为此,马自达计划在2030年前投入1.5万亿日元(约合106亿美元)到电动化转型中。
而小米除了要面对各大车企的围剿,也要承受来自其他企业跨界造车所带来的压力。例如集度、自游家等。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表示:“小米的汽车2024年上市,这个时间点确实压力挺大的,市场给它的机会不多了,除非它能成为‘价格杀手’或者‘创新杀手’。”
那么在自动驾驶尚未实现商业化,车型推出又较其他车企晚很多,小米的优势究竟在哪?
“小米造车的优势在于其具备良好的销售渠道,从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,新能源客户的维护可能会比单纯的卖车要重要。此外,手机产业积累下的供应链资源也是小米造车的优势,这些都是小米当前所拥有的,以及后续会不断扩大的优势。”王坤表示。
林示也持同样看法,他表示:“雷军的小米集团与其说是优秀的科技型创新企业,不如说是资源整合型企业,它对零部件的成本压低、对品牌的输出、对各种技术的整合都是它的优势。”
除了销售渠道和供应链,小米的用户也是其优势之一。根据财报显示,截至9月30日,全球MIUI月活用户数达5.64亿,同比增长7810万,创历史新高。这也意味着小米拥有稳定的用户基础,这些用户很可能会成为其车型推出后的首批用户。
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表示,跨界造车的大型公司往往在原先的领域积累了较高的品牌资产。尤其对于智能硬件领域起家的互联网企业,都在过往积累了大量的拥趸,使得这些公司的车型在下线之前即拥有较高的关注度,且天然具有强科技感的形象。
总之,小米造车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,面临传统车企、造车新势力、跨界造车等势力的多方面围剿,小米的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,小米背后的粉丝是否会为其买单,也即将揭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