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两超多强”格局,与互联网跨界造车搅局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2-07-20点击:
尽管造车新势力在拼命追赶,在每月、每季度、每年的销售冠军面前缠斗,但别忘了,摘掉“新势力”的保护色,另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是,新能源的两大巨头特斯拉与比亚迪的“两超”格局基本成型。
力量对比颇为悬殊: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.40万辆,连续四个月销量过10万辆,上半年累计卖出64.13万辆新能源汽车,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销量。
特斯拉也交出上半年成绩单:全球交付量为56.5万辆,略逊色于比亚迪,不仅低于50%的增长目标,也是交付量近两年来首次下滑,但这是在疫情和改造上海工厂的同步影响下的成绩,同比也达到了增长46%。
对比两大巨头的战绩,新势力们每月的销量,还在1万辆左右徘徊。
上海的疫情,让围绕长三角汽车供应链的车企基本陷入停滞,而比亚迪强大的自供能力,让其即使在低谷的大环境中,拥有深圳、西安、长沙基地等九大生产基地的比亚迪,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,3、4、5月的销量均超过10万台
一位上市电池公司的业内人士称,“比亚迪原创电池科技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一大法宝,拥有刀片电池和超过70%的芯片自供率,而且将会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,这些都让其即使在复杂环境中依然屹立不倒,而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,先摆脱供应链的依赖性,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抗风险能力。”
另一方面,底气十足的背后,让两大巨头足以谋划更为长远的战略。
短暂的停摆让特斯拉更重视产能,上海工厂、柏林超级工厂将在7月中旬暂停汽车生产两周,以进行升级,从而提高工厂产量。此外,德克萨斯州的超级工厂还将再扩建50万平方英尺。
改造后,特斯拉将包括位于欧洲、美国、中国三座超级工厂,投入运营后,产能将迅猛上升。
比亚迪也注意到这点,即便是当前的产能并不饱和的情况下,也仍规划在2022-2023年陆续打造十余家新工厂。
另一方面,比亚迪正在把重心转向更广阔的市场,即便已经有“朝代系列”多款旗舰车型,今年上半年,比亚迪依然采用了“车海”战术,两个月内推出了五款新车型,包括新款汉家族、腾势D9、海豹、2022款唐EV、唐DM-p,基本保持着半个月上市一款新车的节奏。而根据比亚迪的规划,下半年还将有数款新车上市,届时,比亚迪将深入攻占市面上各种车型和价格区间的消费市场。
巨头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,虽然总销量高于特斯拉,但在汽车业务毛利率上,比亚迪仅为15.6%,特斯拉则达到32.9%,特斯拉的均价在30万左右,而比亚迪只有其一半。因此,与造车新势力相比,两大巨头考虑得更多的问题是,在攻下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,向更高利润进军。
从市值来看,比亚迪是仅有的迈入万亿元俱乐部的中国车企。虽然市值还被特斯拉甩在身后,但是6月,比亚迪首次问鼎全球销冠,是颇有历史意义的一幕,这或许是比市值更有说服力的砝码。铁王座由谁坐稳,还不到最后说胜利的时刻。
两大巨头的地带目前相对稳固,令巨头不安的事实是,如今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不同以往,特别是当互联网基因越来越深入地切中新能源汽车这一市场,苹果、小米、华为都不想放过这块巨大的蛋糕,也使得新造车效率大幅提升。即使坐上铁王座,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。
就像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谈到,“电动化的进程正在加速,这个时候是看谁的资源多、供应链更完善、推出的产品优势更大,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。”
在真正的金字塔尖上,竞争关乎速度,同样也关乎效率。这也意味着,后继新势力向前的追赶通道尚未完全清晰。